唐诗

跟我学唐诗(13A)

四明山,道家的名山,在今浙江省余姚市。诗题“归四明”其实就是回越州的家乡老宅,贺知章将老家的本宅一部分设为道观。图为浙江宁波四明山。(Shutterstock)

第十三课

一、瘦,雨梅肥(《平水韵》上平五微)(选自《声律启蒙》)

来对往,对稀。

燕舞对莺飞。

风清对朗,露重对烟微。

瘦,雨梅肥。

路对渔矶。

晚霞舒锦绣,朝露缀珠玑。

夏暑思欹枕,秋寒妇念寄边衣。

春水才深,青草岸边渔父去;阳半绿莎原上童归。(下划线字为入声字)

注释及说明:

1.来对往,密对稀:“来”可对仗“往、去、到”等;“密”可对仗“稀、深、疏”等。

唐‧张九龄《登荆州城楼》:“古往山川在,今来郡邑殊。”

唐‧张说《扈从南出雀鼠谷》:“山南柳半密,谷北草全稀。”

2.燕舞对莺飞

梨树飞花梁燕舞,竹林芳草野莺飞。 (朝晖 原创)

3、风清对月朗,露重对烟微:“月朗(音壤,上声)”指月色清朗。“露重”指露水多;“烟微”即烟轻或轻烟。例句:

元宵月朗心千古,纸帐风清屋半间。 明‧罗钦顺《壬申元夕大人用梅圣俞韵赋四章依韵奉呈并寄二弟 其一》

月寒花露重,江晚水烟微。 五代‧江为《江行》

4.霜菊瘦,雨梅肥:秋天已经有霜,所以“秋菊”也可称为“霜菊”,古人认为菊花品相看起来清瘦,故称“霜菊瘦”。“雨梅肥”中的“梅”是指梅子,刚好在梅雨时节成熟。北宋‧梅尧臣《宣州杂诗》:“五月黄梅肥,终朝密雨微。”另外,将“霜菊瘦”和“雨梅肥”用于一首诗中要谨慎,这是不同季节的两个画面,古代近体诗也没有这种对仗例子。

未见西风霜菊瘦,先尝北渚雨梅肥。 (朝晖 原创)

4.客路对渔矶:客路,只要是离开家乡的行程中都可以称之为客路。|渔矶,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。

望断千山悲客路,梦回孤艇钓渔矶。 (朝晖 原创)

5.晚霞舒锦绣,朝露缀珠玑:大意,晚霞如铺开的色彩精美的丝织品,早晨的露水如珠玉点缀散布在树叶上。

6.夏暑客思欹石枕,秋寒妇念寄边衣:大意,炎热的夏天,旅客倚靠在石枕上动了思乡之情;秋天天气渐寒,妇女念叨着要给在边关从军的丈夫寄去冬衣。

7.春水才深,青草岸边渔父去;夕阳半落,绿莎原上牧童归:渔父,渔翁。|绿莎,绿色的莎草;也可以泛指绿草地。上下联大意,春天河水才刚上涨,渔翁沿着青草岸边划船远去。夕阳尚未下山,牧童从长满绿莎草的原野上放牧归来。

岸边、林间、花间、河边、山中、阶前、云端等,这些均属于方位名词,可以与月下、原上、江上、天上、窗外、水面、雪里等相对。这种对仗方式在近体诗中很常见,要记下来。

二、六首押“五微”韵的古代经典近体诗

2.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  唐·李

久辞荣遂初衣,曾向长生说机。

自从茅氏,恩波宁阻洞庭归。

瑶台含雾星辰满,仙峤浮空岛屿微。

借问栖珠树,何年向帝城飞。

背景故事:唐玄宗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春正月,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辞职并请自度为道士[1],获批准。贺知章在朝中的人缘很好,他在朝为官经历了武则天、唐中宗、唐睿宗、唐玄宗四个时期。也是朝廷实行科举考试之后,浙江出来的第一位状元。之前多次请辞都没有被批准。正月下旬,唐玄宗带文武百官到长安城外的长乐坡,设宴给贺知章送行,并御制诗以赠行。李白以翰林待诏的身份参加了。贺知章对李白有知遇之情,“诗仙”这个名号也与贺知章的赏识有关系。据《旧唐书‧李白传》载:“初,贺知章见白,赏之曰:‘此天上谪仙人也。’”

注释:①贺监:贺知章曾任秘书监(正三品),晚年自号秘书外监,故称。②四明:四明山,道家的名山,天台山的支脉。地址在今浙江省余姚市。贺知章的祖籍是杭州萧山人,后迁居到了越州(今浙江绍兴),四明山就在那附近。“归四明”其实就是回越州的家乡老宅,贺知章将老家的本宅一部分设为道观。|“应制”即应皇帝的旨意而创作的诗文。③荣禄:功名利禄;本诗泛指官职。④初衣:原意指没有当官之前穿的衣服。其实此时贺知章已经是道士打扮,只要不是官服,都可以说是初衣。⑤长生:本诗泛指道家的修真。古人认为,如果修道有成,能超脱三界,达到长生不老,故称。⑥息机:“息”指熄灭、去掉。“机”指的是常人的心机、机巧、机谋等;“息机”其实是指通过修炼,去掉常人之心。|说,谈论、切磋。⑦茅氏:指茅濛,传说其成道的时候白日飞升离开。南朝‧宋‧裴骃《史记集解》引《太原真人茅盈内纪》记载:“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,盈曾祖父濛,乃于华山之中,乘云驾龙,白日升天。先是其邑谣歌曰‘神仙得者茅初成,驾龙上升入泰清(天空),时下玄洲戏赤城,继世而往在我盈,帝若学之腊嘉平(“腊”指腊祭,“嘉平”是腊祭的别称)’”。“真诀自从茅氏得”大意,贺知章的修道法诀是当年茅氏留下来的(所以他早就有修道之心)。⑧恩波:皇恩。本诗借指皇帝。⑨宁阻:怎么会阻止。“宁”副词,读音“令”去声。⑩洞庭归:本诗的意思是修炼返本归真。古来有很多道士在洞庭湖一带隐居修道。原因是《庄子‧天运》记载了黄帝在洞庭湖借用音乐给北门成(黄帝时期的乐官)等人传道的故事[2]。南梁‧王僧孺《咏春诗》:“何殊九芝盖,薄暮洞庭归”唐‧张说《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》:“今参鱼鳖守,望美洞庭归。”古代很多儒生及道士都对黄帝有仰慕之心,“洞庭归”不仅表达了自己修道的决心,还期盼黄帝能回归,再次给世人传法传道。宋‧苏轼《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‧教坊致语》:“洞庭九奏,始识‘咸池(黄帝传道时的乐曲名)’之音;灵岳三呼,共献后天之祝。”(这里说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、长江南岸)⑾瑶台:瑶池。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。另外,“瑶台”在古诗文中还可以指古代贵族之家用玉石制作的梳妆台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白云端。”⑾含雾:形容仙气氤氲,美景若隐若现。⑿仙峤(音轿,去声):仙山。⒀珠树:传说中仙界的仙树。《山海经‧海内西经》:“开明北有视肉、珠树、文玉树、玗琪树。”

读音说明:① “说”本诗读“泄,去声”(霁韵)。粤语发音近似。《唐韵》、《佩文韵府》的注音为“失爇切”,其中“爇”古音注为“如劣切”。②当“说”与“悦”通假时,“说”读音入声“阅”(屑韵)。③当“说”字作“说服”时,读音“税,去声”(霁韵)

全诗大意:早就想辞官回家,穿上道袍,以遂当初的心愿;曾经向往修真,并常与同道相互切磋去掉常人之心的体会。(贺监)修真的法诀据说是从秦朝时期的道家高人茅濛流传下来的;皇上又怎么会阻止他想修道的事情呢。瑶池仙境景色迷濛,满天星辰闪烁;仙山上,浮于云海中的岛屿景色若隐若现。想问问栖息在仙树上的仙鹤,什么时候再飞回长安探望我们呢?

李白祝愿贺知章很快就修道有成,所以描写了瑶池的景色“瑶台含雾星辰满,仙峤浮空岛屿微”,言外之意是说贺知章很快就会去仙界逍遥了。 清王翚 松路入仙山图 册(台北故宫博物院

诗评:在古代的儒家修行者中,贺知章是为数不多的,用一世就走完儒家修炼的全过程,并转入道家修炼。换一句话说,儒家修炼到高层次,是归入道家的。

“瑶台含雾星辰满,仙峤浮空岛屿微。”这其实是一联祝福语,李白要祝愿贺知章很快就修道有成,但却不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写。因为修道有成那就是位列仙班,到仙界去生活。所以李白描写了瑶池的景色,言外之意是说贺知章很快就会去仙界逍遥。这种创作技巧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。

“借问欲栖珠树鹤,何年却向帝城飞。”其中的“(仙)鹤”借指贺知章。言外之意是说,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,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?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,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,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。

2. 荆门道怀古唐·刘禹

 山川旧帝畿,宋台梁馆尚依稀。

马嘶古道行人,麦秀空城野雉飞。

风吹落叶填宫井,火荒陵化宝衣。

徒使词臣庾开府,咸阳终苦思归。

创作背景:公元805年,唐顺宗李诵革新失败,被迫让位于唐宪宗李纯;原来受重用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,这首诗是去常德赴任途中经过荆州时写的。

注释:①荆门:荆州,也称江陵。在今湖北省荆州市。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都城“郢”都所在地。②帝畿:荆州曾是南朝梁元帝的都城,地处长江以南,所以本诗称其为“南国”。③宋台: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宋玉《高唐赋》中说的云梦之台遗址。④梁馆:指梁元帝时期修建的一些馆舍。⑤麦秀:麦子的长势很好。遗址空地被附近的乡民种上的庄稼。⑥野雉:野鸡。⑦宫井:以前宫殿内的水井。⑧火入:指农民用干枯的荒草、稻草、秸秆焚烧成草木灰保养土地;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古代的读书人教的[3]。⑨荒陵:荒冢、孤坟。⑩宝衣:原意指贵重的衣服。本诗指坟墓中殉葬的衣物。因为这里的荒冢埋的可能是以前宫廷中的显贵。⑾庾开府:庾信。北周南阳新野人(古代属荆州管辖),字子山。文藻绮艳,与徐陵齐名,时称徐庾体。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官员,侯景之变时,庾信到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,后奉使聘西魏,被留在长安城无法返回。庾信后来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世称庾开府。到他去世都没能返回家乡。庾信的诗文一直受后世文人赞赏,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”⑿咸阳:本诗实指长安城。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都城还是在咸阳,当时没有长安城。汉高祖刘邦问鼎中原后,在原咸阳城附近渭河南岸遗留的宫殿群基础上营建都城,因为此地为秦时的长安乡,后来都城名就定为“长安”。本诗之所以用“咸阳”而不用“长安”,是因为刘禹锡当时在朝廷的政敌很多,怕被联想。“长安城”是当时唐朝的首都,如果用“长安”二字,尾联可以被解读为“现在朝廷不行了,很多像庾信那么有才能的人都不想为朝廷效力,想早点退休回家。”

读音说明:①“嘶”古音读“西”,属“八齐”韵。如果读“斯”,属“四支”韵。这两个韵部可互为邻韵但不能混淆押韵。所谓的“邻韵”是指近体诗的第一句,如果须要押韵的律句,可用读音近似的邻韵字来押韵[4]。②“雉”古音读上声“纸”。

全诗大意:荆州此地的山川也是南朝梁元帝的都城,战国时期云梦台、梁元帝当时修建的馆舍建筑遗址还残留着。古道上有驿马的嘶鸣声,道两旁有行人在歇息。遗址的空地上被农民种上了小麦,长势很好,野雉在麦田上飞翔。多少年的风吹落叶,快要填埋了枯井;焚烧秸秆,是否也烧化了荒冢中的衣物?也就是荆州此地,让当年的大诗人庾信,客居长安城多年,想回都回不来啊!

诗评:这首诗是怀古伤今之作,前三联描写旧朝遗址的景色,不免令人心生悲戚。尾联用典极为巧妙,庾信当年是身在长安城,想回家乡荆州回不了。作者则是身在荆州,想回长安城回不去。虽然目的地不同,但悲伤之情仿佛连接了时空,从南朝的庾信到唐朝的刘禹锡,再传递到现今,让读者感同身受。

古人诗评:①金末‧元好问《唐诗鼓吹笺注》:只“尚依稀”三字,已写尽吊昔伤今之感。②明‧邢昉《唐风定》:高淡凄清,又复柔婉。

刘禹锡《荆门道怀古》是怀古伤今之作,诗情仿佛连接了时空,让读者感同身受。古人评之:高淡凄清,又复柔婉。 浙江宁波四明湖秋日景观。(Shutterstock)

三、附注:

1.《旧唐书‧本纪第九》:“(天宝二年)十二月乙酉,太子宾客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。”“(天宝三载正月)庚子,遣左右相已下祖别(饯行)贺知章于长乐坡,上赋诗赠之。”《旧唐书‧贺知章传》:“天宝三载,知章因病恍惚,乃上疏请度为道士,求还乡里,仍舍本乡宅为观,上许之。”“(唐玄宗)御制诗以赠行,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。至乡无几寿终,年八十六。”

2.《庄子‧天运》:北门成问于黄帝曰:“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,卒闻之而惑,荡荡默默,乃不自得。”帝曰:“汝殆其然哉!吾奏之以人,征之以天,行之以礼义,建之以大清……(黄帝传道的详细内容很长,有兴趣的读者可搜索原文阅读。)

3.古人认为,庄稼的生长,消耗的是大地的阴阳两气。所以古代科班秀才必读之书《周礼‧秋官司寇》教了一种促进树木生长及保养耕地的方法:“夏日至,令刊阳木而火之。冬日至,令剥阴木而水之。若欲其化也,则春秋变其水火。”译文:夏至的这一天,到山的南面,将那里林木(阳木)靠近树根处的树皮剥下来,到农田附近找一块空地,将这些树皮与一些枯草、秸秆一起烧成草木灰,将这些草木灰洒在农田里,补充大地的阳气。冬至的这一天,到山的北面,将那里林木(阴木)靠近树根处的树皮剥下来,连带一些枯草败叶收集起来,绞碎后在已经收割了庄稼的田地里挖一个浅坑,将细碎的树皮烂草铺在坑内,浇水,让水带着阴气渗透到地里,给耕田补充阴气,然后用泥土将之覆盖,第二年春耕时它们已经化为沃土。如果要开垦荒地,那么在春至与秋至的时候也这样做,春至用水,秋至用火。这样保养一年以上,荒地也能变成适合种庄稼的耕地了。

在中国古代,比如周朝时期,以上的操作都必须在“柞氏(官职名)”指导下进行,这样才不会引发山火。古代的地方官员,刺史、县令等每到节令的时候,也都要带衙役去各乡指导农民耕作,因为古代地方官升迁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粮食丰收、人口增长。《旧唐书‧萧定传》:“(唐代宗)大历中,有司条(条列)天下牧守课绩,唯(萧)定与常州刺史萧复、豪州刺史张镒为理行(政绩)第一。其勤农桑,均赋税,逋亡归复,户口增加,定又冠焉(三人中萧定综合最佳)。寻迁户部侍郎、太常卿(正三品)。”

中国有几千年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形式,使用草木灰保养土地及防止虫害;使用几千年的柴烧炉灶,都要用枯草或秸秆引火。没听说哪个朝代因为袅袅炊烟污染了绿水青山。

4. ①送长兄游随阳 北宋‧宋祁

汉东烟树露蝉嘶,回首周南涕易危。

梁苑谩传居右赋,扶风谁识最良眉。

仙巾雨垫愁怀路,素壁尘凝忆问诗。

他夜梦魂知不远,蘧蘧长绕越禽枝。

本诗押四支韵,“嘶”字作为邻韵。

②春霁忆洛阳 北宋‧韩维

少年结客洛阳时,闲傍东风驻马蹄。

山色远饶潘岳宅,波光轻撼窈娘堤。

花繁到处红如堵,酒好寻常醉似泥。

赖有金台旧知己,应怜魂断虎牢西。

本诗押八齐韵,“时”字作为邻韵。@#

看更多【跟我学唐诗】系列文章

 

责任编辑:林芳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