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学唐诗(20B)
第二十课
二、六首押“七虞”韵的古代经典唐诗
3. 终南山 唐‧王维
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
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
分野中峰变,阴晴众壑殊。
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。
创作背景:终南山,又名太乙山、周南山,简称南山,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。终南山在长安城的南边,靠近长安城。其中太白峰最高,海拔3,767米。
注释:①天都:天阙;本诗指天上宫阙。②海隅(音娱):海边。③回望合:回望太乙峰上的白云连成一片。④青霭(音艾,去声):青色的云气。云气从半山腰青翠的树林上升起,远望云气在树林的衬托下是青色的。请参考《跟我学唐诗(13B)》第5首诗“白云生处”的释义。|“入看无”意思是说当走入那片树林时,反而感觉不到云气的存在。“看”读音“刊”。⑤分野:古代天文学指与天上星宿相对应地域的分界处。终南山的太乙峰刚好是角宿和亢宿的分界处。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”也是说南昌是翼宿、与轸宿的分野处。|中峰,指太乙峰。因在秦岭山脉的中段,故称。⑥阴晴:本义是指山的阴面和阳面。本诗指各个山谷的景色或明丽或昏暗,各不相同。⑦众壑:众多山谷。⑧殊:不同。⑨人处:人家。|宿,投宿、借宿。⑩隔水:隔着溪水(问对岸的樵夫)。⑾樵夫:砍伐木柴的男子。
全诗大意:终南山的太白峰高耸入云,好像接近了天上宫阙;整个秦岭山脉延绵不断,向东已经接近海边。太乙峰上的白云分分合合,聚散无常;远望半山腰的青色云气,进入树林后却看不到了。终南山的太乙峰是角宿和亢宿对应地域的分界处;那里山谷众多,景色各异,因为地势及日照的关系,景色或明丽或昏暗。想在山中找人家借宿,隔着溪水问对岸的樵夫。
古人诗评:①清‧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“近天都”言其高,“到海隅”言其远,“分野”二句言其大,四十字中无所不包,手笔不在杜陵(杜甫)下。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,今玩其语意,见山远而人寡也,非寻常写景可比。
②清‧顾安《唐律消夏录》:通首俱写终南山之大。全是白云、青霭,一中峰而分野已变,历众壑而阴晴复殊,游将竟日(一整天)尚无宿处,其大何如?
③明‧李攀龙、叶羲昂《唐诗直解》:王摩诘“欲投人处宿,隔水问樵夫”,孟浩然“再来迷处所,花下问渔舟”;并可作画,末语流丽(流畅而华美)。
4. 过勤政楼 唐‧杜牧
千秋令节名空在,承露丝囊世已无。
唯有紫苔偏得意,年年因雨上金铺。
创作背景:据《旧唐书‧卷九十九》记载:“(开元初)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,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,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。”说唐玄宗开元初期,在兴庆宫西南建了两座楼,简称“花萼楼”与“勤政楼”。后来这两座楼都成了唐玄宗的宴乐之所,甚至还在此处请安禄山吃饭玩乐[1]。安禄山是胡人,身体肥壮至三百多斤,来朝时为了取悦唐玄宗,常作胡旋舞。有一次唐玄宗问安禄山:“你肚子为何这么大,装的是什么东西?”安禄山回答说:“都是忠心啊!”
此诗创作于公元852年(唐宣宗大中六年)春,当时杜牧在朝中担任中书舍人。
注释:①千秋:指千秋节。唐玄宗的生日是黄历的八月初五,从开元十七年(公元729年)开始,这一天被定为“千秋节”。②令节:佳节。③承露丝囊:史书称“承露囊”,唐朝大明宫外有十二尊石头雕刻的仙人,手托承露盘。以承露盘中的露水泡制桂花后,放入香囊中,制作出“承露囊”。据《新唐书‧本纪八》记载:“(开元十七年)八月癸亥,上以降诞日(唐玄宗的生日),宴百僚于花萼楼下。百僚表请(上表请求)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,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,天下诸州咸令宴乐,休暇三日,仍编为令,从之。”公元762年5月,唐玄宗驾崩后,千秋节已经名存实亡。④紫苔:青苔的美称;因为青苔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起来像紫色,故称。⑤金铺:皇宫门上的衔环金属兽面,常作虎、螭、龟、蛇等形。
全诗大意:“千秋节”名存实亡,没有人过这个节日了;现今也看不到承露囊了。只有地上的青苔挺得意的;它认为自己爬上了宫门,因为勤政楼大门的金属兽面及铜环,长满了如青苔模样的锈斑。
诗评: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讽喻诗。唐玄宗之后,没有哪位皇帝再去启用“花萼楼”或“勤政楼”,官员也很少有人去。因为那里曾经宴请过“安史之乱”的罪魁祸首安禄山。从公元762年至公元852年,近百年的时间,长期荒废,地上长满了青苔,大门金属兽首上也长满了青绿色锈斑。作者避开了平铺直叙,将青苔拟人化,让它们因成为大门上的铜锈而得意。那满地的青苔隐喻了为名利而争斗的芸芸众生,为了爬上“高家门馆[2]”而不辞风雨,以成为锈斑而“偏得意”。
5. 论诗(其十三) 元初‧元好问
万古文章有坦途,纵横谁似玉川卢。
真书不入今人眼,儿辈从教鬼画符。
注释:①坦途:比喻正大平坦之路。②纵横:本诗指诗文创作怪异百出,无所顾忌。③玉川卢:指唐代的文人卢仝,自号玉川子。写诗用词特异,不拘格律。南宋‧朱熹《朱子全书‧诗评》:“诗须是平易不费力,句法浑成。如唐人玉川子辈,句语险怪,意思亦自有混成气象(混杂而成的风格)。”元‧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:“仝性高古介僻,所见不凡近。唐诗体无遗,而仝之所作特异,自成一家,语尚奇谲,读者难解。”④真书:楷书;也称正楷、正书。⑤儿辈:后辈、孩子们。⑥鬼画符:指不按规律写字的丑书。
全诗大意:自古以来写文章都有正大平坦之路可遵循;又有几个会像卢仝那样用词怪异,不拘一格的呢!用正楷规规矩矩的写字,现在已经有人看不上眼了。那将来的后辈该如何?都去学写丑书那样的鬼画符?
诗评:元好问当年的担心在现代已经出现了。更有甚者,一些很有实力的书法家、工笔画画家,为了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,故意将字写丑;将人物及风景画丑。所以,是回归传统还是破坏传统,值得深思。
6.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(其一) 唐‧李白
潮水还归海,流人却到吴。
相逢问愁苦,泪尽日南珠。
(仄)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(韵)。
平平仄平仄,仄仄仄平平(韵)。
注释:①京兆: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,为三辅之一。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,下辖十二县。②参军:官名。全称为“参谋军事”。隋唐时期,兼为郡官。京兆参军从七品。③量(音亮)移:贬谪。④东阳:今浙江金华市。春秋时期为吴国的地盘,战国时期被楚国吞并。⑤流人:本诗指被贬谪之人。⑥日南:原意指日南郡。今越南中部地区,汉武帝时期设郡。据东汉‧郭宪《洞冥记‧卷二》:“味勒国在日南,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,宿于鲛人(传说中的人鱼)之宫,得泪珠,则鲛人所泣之珠也。”“日南珠”指如美人鱼的泪珠那样珍贵的眼泪。
全诗大意:潮水终归要流入大海,可是本就离开家乡的人却又被贬谪到了吴地(东阳)。恰巧在驿路上与韦参军相遇;问起近年来的苦难遭遇,如日南珠般晶莹剔透的眼泪都流尽了。
诗评:本诗第四句不能理解为泪流满面。因为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,哪怕是掉了一滴眼泪,也可以用“泪尽日南珠”来形容。
三、附注:
1.《新唐书‧逆臣上》:帝登勤政楼,幄坐之左张金鸡大障,前置特榻,诏禄山坐,褰其幄,以示尊宠。太子谏曰:“自古幄坐非人臣当得,陛下宠禄山过甚,必骄。”帝曰:“胡有异相,我欲厌之。”
2.唐‧白居易《重题》:“还有一条遗恨事,高家门馆未酬恩。”诗中的“高家门馆”也称“高家门第”,指朝廷中的王公贵族、高官之家。三品及以上官员在古代可称高官,宅院大门可漆成红色,也称“朱门”。
点阅【跟我学唐诗】系列文章。
责任编辑:林芳宇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