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

跟我学唐诗(21A)

嘉遁幽人,适志竹篱茅舍。独钓(彩墨)(徐明义提供)

第二十一课

一、天欲晓,日将晡。(七虞)(选自《声律启蒙》)

秦对赵,对吴。

对耕夫。

箕裘对杖履,杞梓对桑榆。

晓,将晡。

狡兔对妖狐。

书甘刺股,煮粥惜焚须。

韩信武能平四海,左思文赋三都。

嘉遁幽人,篱茅舍;胜游公子,玩情柳花衢。(下划线字为入声字)

注释及说明:

1. 秦对赵,越对吴:秦、赵、越、吴,①四个字可指周朝时期诸侯国的国名。②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,这四个字也代表了与原来诸侯国对应的地区。其中,秦,今陕西、甘肃一带。赵,今山西北部、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。越,今浙江省、福建省、广东省、广西省部分地区。吴,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。③指秦、赵、越、吴这四个姓氏。

金鞍白马来从赵,玉面红妆本姓秦。 唐‧宋之问《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》

吴苑夕阳明古堞,越宫春草上高台。 唐‧温庭筠《送卢处士游吴越》

金弦挥赵瑟,玉指弄秦筝。 唐初‧陈子昂《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》

2. 钓客对耕夫:钓客,江、河、湖、池塘边垂钓之人。|耕夫,①农夫。②在田地中耕种之人(不一定是农民,过去读书人也有耕田的,比如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;杜甫曾耕种于成都[1])。

把钓西塘为钓客,退耕南亩作耕夫。(朝晖 原创)

3. 箕裘对杖履:“箕裘(音机求)”指祖传的技艺或事业。出自《礼记‧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大意:好的铁匠的儿子,一定知道如何将零碎的兽皮补缀成裘衣;好的制弓匠人的儿子,一定懂得把竹篾、柳条弯曲编成畚箕。|杖履:①拐杖和鞋子。②对老人家的尊称。③(当动词词组)拄拐杖漫步。“履”从北宋到清朝,官方读音均为“里,上声”。《康熙字典》:“《广韵》力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两几切《正韵》良以切,音里。(纸韵)”

箕裘世衍青缃业,杖履风高白社情。 明‧申佳允《过大廷尉张浒东先生故居(其二)》

4. 杞梓对桑榆:杞(音起,上声),枸杞。梓(音纸,上声),梓木树。“杞梓”合用①比喻原材料中的良材。②比喻优秀人材。

桑榆(音商鱼):这是古诗文常用词组。①指桑树和榆树。②日暮。北宋‧李昉等人奉敕编纂《太平御览‧天部‧卷三》引(西汉)《淮南子》:“日西垂,景在树端,谓之桑榆。”现存的《淮南子》书中没有这句话。但古诗文中多见用以比喻日暮。③比喻晚年。曹魏‧应璩《百一诗(其二)》:“年命在桑榆,东岳与我期。”唐‧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东隅(本指日出时分,借指年少)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④比喻一件事情或计划的末后阶段。成语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

杞梓安贫轻显达,桑榆知命识穷通。(朝晖 原创)

(化用王勃《滕王阁序》句子: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”)

杞梓安贫轻显达,桑榆知命识穷通。(朝晖 原创)(Shutterstock)

5. 天欲晓,日将晡:晡(博孤切bu1),申时,指下午三点至五点。这两句大意:天快亮了(天欲晓);时间快到了下午三点了(申时)。

种地牵牛天欲晓,煮茶待客日将晡。 (朝晖 原创)

6. 狡兔对妖狐:狡兔,在古诗文中有两种意思,①狡猾的兔子。《战国策‧齐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”②矫健的兔子。三国‧魏‧曹植《鼙舞歌》:“趯趯狡兔,扬白跳翰。” 唐‧张说《福阳顿同日中狗前兔》:“狡兔隽犬,力奔势迫。”|妖狐:①指狐狸。唐‧郑嵎《津阳门诗》:“赤鹰黄鹘云中来,妖狐狡兔无所依。”②成精的狐狸。唐‧白居易《和古社》:“为作妖狐窟,心空身未摧。妖狐变美女,社树成楼台。”

苍鹰擒狡兔,黑豹逐妖狐。(朝晖 原创)

7. 读书甘刺股,煮粥惜焚须:刺股,典故出自《战国策‧秦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”这是讲战国时期苏秦发奋读书的故事,犯困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。古诗文中常用“刺股”借指发奋读书。“粥”古音读“祝,入声。”

焚须,典故出自《新唐书‧列传第十八》:“(李绩)性友爱,其姊病,尝自为粥而燎其须。姊戒止。答曰:‘姊多疾,而绩且老,虽欲数进粥,尚几何?’”大意:(李绩)与人交往友好仁爱,他姊姊生病,亲自为姊姊煮粥不小心烧了胡须。姊姊劝他别这样做。李绩说:“姊姊经常生病,弟弟我也年纪大了,虽然想经常给姊姊煮粥,但还能煮几次呢?”后以“焚须”或“煮粥焚须”来比喻兄弟姊妹相互关爱之情。“惜”应该理解为“可惜、不小心”。|李绩,原名徐世绩,历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唐高宗三朝大臣,因功被封为曹国公,赐姓李,更名为“李绩”。

这两句大意:苏秦为避免读书犯困,甘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;李绩为照顾生病的姊姊,煮粥时不小心被火烧了胡须。

8. 韩信武能平四海:大意:韩信勇武有谋能平定天下。

9. 左思文足赋三都:左思,西晋文学家。字太冲,山东临淄人。主要作品有《三都赋》(《蜀都赋》《吴都赋》《魏都赋》)《咏史》等,当时洛阳的豪富人家竞相传抄,以致“洛阳纸贵”。

本句大意:左思文采超群,能够写出《三都赋》。

10. 嘉遁幽人,适志竹篱茅舍:嘉遁,指合乎正道、合乎时宜的退隐。出自《周易‧卷四‧遁》:“象曰:嘉遁贞吉,以正志也。(大意:适时退隐,以阐明及端正自己的态度。)”对于一名儒家修行者,“嘉遁”有几种情况,其中一种是,朝廷有小人当道,在自己无力改变时,为了不同流合污,则退隐以正其志。|幽人:本文指隐士。|适志:舒适自得。

上联大意:适时退隐的贤人,悠闲自得地住在竹篱茅舍。

11. 胜游公子,玩情柳陌花衢:胜游,本文指快意游览。在古诗文中“胜游”还可指旅游胜地。南宋‧王炎《清水岩》:“佳处尽从公指出,胜游应笑我来迟。”|公子,本文指官宦及有钱人家的子弟。|玩情,这个词是清朝才出现的,意即“玩世不恭”或沉迷于游玩。清‧查慎行《推车岭》:“玩情忘安危,履险识难易。”|柳陌花衢(音渠):借指花柳巷陌。“玩”古音读“万,去声。”

下联大意:快意游览的富家公子,在花柳巷陌流连忘返。

屈原《楚辞‧九歌‧橘颂》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”后来人们以“皇树”比喻柑橘树。(Shutterstock)

二、六首押“七虞”韵的古代经典唐诗

1. 柳州城西隅种柑树    唐‧柳宗元

手种黄柑二株,春来新遍城隅。

方同楚怜皇树,不学荆州利奴。

几岁开花闻喷?何人摘实见垂珠?

教坐待成林,滋味还堪养老夫。

创作背景: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8年春天(唐宪宗元和十三年),柳宗元当时担任柳州刺史(四品),写了这首诗。公元817年,公事之余,他在柳州城的西北角荒地上亲手种下了二百多棵柑树。公元819年10月,柳宗元病逝于任上,时年47岁[2]。

注释:①西北隅:西北角。②黄柑:柑的一种。柑是橘属类的水果。明‧李时珍《本草纲目‧果二‧柑》(集解)引用唐‧陈藏器曰:“柑有朱柑、黄柑、乳柑、石柑、沙柑。”③楚客:本诗指屈原。|方同,相同。③皇树:屈原的作品《楚辞‧九歌‧橘颂》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[3]”后来人们以“皇树”比喻柑橘树。④木奴:指柑橘树。典故出自《三国志‧吴志》:“(丹阳太守李衡)于武陵龙阳汜洲(今湖南常德市)上作宅,种甘橘千株。临死,敕儿曰:‘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……吴末,衡甘橘成,岁得绢数千匹,家道殷足。’”说三国时期东吴的丹阳太守李衡,为了福荫子孙,派人去常德盖了宅院,并种植了千棵柑橘树。李衡在临终前才告诉儿子。后来柑橘果实成熟了卖出,每年能让家里换来绢布数千匹,从此家道殷实。之所以将李衡称为“荆州”,因为他是荆州襄阳郡人。|利,得利。⑤喷雪:指柑树花开白色,如雪花片片。|“教”读平声“交”。⑥垂珠:指柑树的果实。

全诗大意:我亲手种植了黄柑树二百多株,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,城西北角一片碧绿。我像屈原那样喜爱这嘉美的柑橘树,而不像李衡那样种柑树只是为了给子孙留下一份遗产。要几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?将来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?如果让我等到小柑树成林结果实的那一天,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头滋补受益吧。

诗评: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期间,不仅兴办学堂,还鼓励当地民众开荒种植。作为地方的行政长官,他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种植柑树,也是在教化当地的百姓,耕种不仅能丰衣足食,还可以装点家园的景色(春来新叶满城隅)。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种柑橘树呢?因为柑橘是“后皇嘉树”,它们“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”象征了君子专一的美德。而不是为了给自己谋私利(不学荆州利木奴)。柑树种下后,一般是第三年开花,第五年结果实,因此柳宗元用了两个反问句,“几岁开花闻喷雪”谁能观赏到柑树开花?“何人摘实见垂珠”谁能分享到柑树的果实?

柳宗元于公元815年到达柳州上任,到他种下黄柑树时已经过了三年,或许能“坐待成林日”享受果实;还有一种情况是被朝廷调离柳州去其它地方任职。“若教坐待成林日,滋味还堪养老夫。”虽说人生无常,但如果能像柳宗元这样,总是往好的方面去想,生活也许会很快乐!

三、附注:

1. 唐‧杜甫《进艇》:“南京久客耕南亩,北望伤神坐北窗。”请参考第七课注释

2. 《旧唐书‧柳宗元传》:“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,时年四十七。子周六、周七,才三四岁。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,时人义之。”

3. 《楚辞‧九歌‧橘颂》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徙,更壹志兮。”大意:黄帝与后土神创造了嘉美的树种;柑橘树在人间生长,体现了这一特点。它们秉承天意不迁徙,永远生长在南方。根深柢固难以迁移,象征了君子专一的美德。

“后皇”之所以译成“黄帝与后土神”,是因为《礼记‧月令》载:“中央土,其日戊己;其帝黄帝,其神后土。”古汉语中经常提到的,皇天、后土,其实就是指黄帝与后土神。因此古代朝廷夏禘(祭天)就是祭轩辕黄帝。《礼记‧祭法》:“有虞氏(舜)禘黄帝而郊喾,祖颛顼而宗尧。夏后氏(夏朝历代王)亦禘黄帝而郊鲧,祖颛顼而宗禹。”

点阅【跟我学唐诗】系列文章。

责任编辑:林芳宇#